📄
📖
目录

    量化机构系列(一)

    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亚当·斯密,《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这句名言,在描绘华尔街时似乎有了更辛辣的注解。关于金融世界的文艺作品,总是弥漫着金钱与陷阱的气息:一位哈佛毕业、身着完美定制西装的银行家,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向你描绘一笔绝佳的交易——稳定的现金流、无限的想象空间,它注定会成为未来世界的经济命脉,而你,将荣幸地成为分享这份荣耀与财富的股东。

    你沉浸在阳光与金钱交织的美梦里,毫不犹豫地押上身家。结局我们都熟悉:你是否实现财富自由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不久之后,你又会见到那位银行家。他依然西装笔挺,声音依然坚定有力,只是这一次,他带来了另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这些故事里,庞大的卖方机构是贪得无厌的代名词。它们不创造任何实体价值,只是在资本的河流上搭建桥梁,并从中收取高昂的“过路费”。它们的贪婪最终会酿成大错,引爆一个又一个泡沫,将巨额账单留给整个社会,自己却总能安然脱身。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

    恰恰是这些被描绘成“恶龙”的庞大机构,支撑着现代金融世界的运转。它们是市场的核心,提供流动性,促成交易。回到亚当·斯密的比喻:卖方机构无疑会自私地追逐自身利益,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为市场带来了秩序。它们将五花八门的公有和私有机构,通过标准和结构化的评估,转化为可供交易与定价的金融产品。这一过程极大地降低了人类社会的信任成本,让资金得以跨越隔阂,迅速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卖方到底是“卖”什么的?—— 商业模式与核心业务

    本系列将系统地梳理量化投资领域的各大参与方,讲清楚他们的核心职能、赚钱逻辑和互动方式。作为开篇,我们先来聊聊量化投资中的卖方机构。传统上,金融市场被简单划分为买方 (Buy-Side)卖方 (Sell-Side) 两大阵营。但如今,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其说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如说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很多机构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早就不能用简单的“买”和“卖”来定义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做市 (Market Making)。做市的本质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听起来是标准的卖方服务。但实际上,很多顶级的高频交易 (HFT) 公司,比如 Optiver 和 IMC,它们虽然通常被归为买方(因为是自营交易),但其核心业务几乎完全是做市。他们利用技术优势,不断地报出买卖价格,赚取微小的价差,这和投资银行的做市部门干的活高度重合。所以事实上当前确实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

    不过,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是先按传统的分类方法来聊。

    传统的卖方机构,主要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银行、券商和做市商。他们的核心业务,一言以蔽之,就是创造、推广和销售金融产品与服务。他们是金融世界的“制造商”和“分销商”,一边服务需要融资的企业,一边服务作为主要客户的买方机构。

    具体来说,他们的服务范围非常广,包括: - 证券承销:比如帮一家公司搞首次公开募股(IPO)。 - 交易执行:为客户买卖股票、期货等提供通道和执行服务。 - 研究分析:提供宏观、行业和个股的研究报告。 - 衍生品设计:创造出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 - 做市: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确保交易能顺利进行。

    图片兜底文案

    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佣金、手续费和买卖价差,而不是直接的投资回报。简单说,卖方是通过服务客户和市场来赚钱,而不是靠自己持有大量头寸去赌方向。

    一个小插曲:沃尔克法则 (Volcker Rule)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卖方机构曾有规模庞大的自营交易业务。但危机之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其中的“沃尔克法则” 严格限制了银行从事风险较高的自营投资。这导致大批银行的自营交易员出走,自立门户成立了对冲基金。当然,像做市、风险对冲等业务还是被允许的。所以,现在美国投行的自营部门虽然受到很大限制,但依然存在。

    国内券商与华尔街投行的业务模式有许多重合之处,例如代理客户交易、IPO承销、财富管理和自营投资等。但相比之下,华尔街大投行的收入更多元化,比如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并购咨询和全球业务。国内券商则更依赖经纪佣金和自营交易,不过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资管、结构化产品等新方向。

    卖方怎么赚钱?—— 利润驱动因素

    卖方的业务核心是客户驱动。

    1. 佣金和手续费:这是最传统、最直接的收入。客户每交易一笔股票、期货,卖方就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是经纪业务和电子交易平台的核心利润来源。
    2. 咨询与承销费:投资银行部门为企业客户提供并购咨询或承销股票/债券发行服务时,会收取巨额的费用 。虽然这不直接服务于量化基金的交易活动,但这部分收入是支撑整个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买卖价差 (Bid-Ask Spread):做市业务的盈利就来自这里。做市商会同时报出一个买入价和一个卖出价,这个差额就是他们的利润。对于交易活跃的证券,虽然单笔价差极小,但一天下来交易量可以达到百万甚至数十亿次,积少成多,利润非常可观。
    4. 服务与研究:卖方的交易台会为机构客户执行大额订单,并管理风险。他们也会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吸引客户来他们这里交易。

    总的来说,卖方的“策略”核心是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交易支持、流动性供给和风险管理,而不是像对冲基金那样进行长期的方向性投机。

    这也决定了卖方的收入与市场波动性和交易量直接挂钩。在牛市或市场剧烈动荡时,客户交易频繁,卖方的各项收入都会暴涨。反之,在市场平淡如水时,交易活动萎缩,卖方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卖方的组织架构:金字塔与矩阵

    卖方机构通常是规模庞大、层级分明的组织。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顶级投行,在全球拥有数万名员工。

    其内部结构非常森严,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得像升级打怪:从分析师 (Analyst) -> 经理 (Associate) -> 副总裁 (VP) -> 董事/执行董事 (Director/ED) -> 董事总经理 (Managing Director, MD)。这种金字塔式的体系,和很多买方基金(尤其是初创公司)扁平化的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片兜底文案

    在卖方内部,量化团队(通常叫“交易台量化师”或“模型师”)往往是嵌入在某个交易或风险部门里的小团队。同时,由于受到严格监管,卖方还拥有庞大的合规、运营、风控等支持部门。

    一个很有趣的特点是,卖方的量化团队普遍采用矩阵式管理。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花旗集团的市场量化分析部门(MQA),既有按资产类别(如股票、利率)垂直划分的团队,确保每个分析师都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又有按职能(如风险管理、算法交易)水平划分的团队,确保核心技术和标准能在全公司得到统一实施。这种复杂的结构,是为了在专业化和规模化之间找到平衡。

    相比之下,国内卖方机构目前主要聚焦本土市场,团队规模普遍偏小。但随着财富管理、跨境业务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国内卖方的成长空间巨大。

    知名的顶级卖方机构

    说到全球性的卖方机构,就不得不提“九大投行”。“九大投行”通常指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多元化的顶级投资银行。它们为大型企业、机构投资者和政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业务遍及全球。

    • 高盛 (Goldman Sachs):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在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在并购咨询、证券承销和交易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并以其精英文化和卓越的执行能力著称。
    •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以其卓越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能力而闻名。公司在技术、医疗等行业的并购和IPO项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庞大的财富管理网络也为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摩根大通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其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紧密结合。在债券发行、银团贷款和司库服务等领域具有无可撼动的市场地位。
    •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客户基础,美国银行在全球银行和市场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前身美林证券 (Merrill Lynch) 在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花旗集团 (Citigroup):花旗的机构客户集团 (Institutional Clients Group) 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在全球交易银行和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 (FICC) 交易方面具有强大实力。
    • 巴克莱 (Barclays):作为英国的银行巨头,巴克莱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重要影响力,特别是在固定收益和衍生品交易领域。
    • 瑞银集团 (UBS):瑞银以其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业务而闻名,其投资银行业务同样实力雄厚,尤其在亚太地区和欧洲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德意志银行在欧洲市场具有深厚根基,其投资银行业务在全球,特别是在固定收益和外汇交易领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 瑞士信贷 (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已被瑞银集团收购,但其品牌和历史在金融界仍有重要影响。历史上,瑞士信贷在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领域也曾是全球领先者。

    图片兜底文案

    除了上述全球性机构,许多在特定地区或特定业务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卖方机构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CICC):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扮演了开创性角色,其研究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中信证券 (CITIC Securities):中国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业务线全面,在经纪、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领域均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 野村证券 (Nomura):作为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野村在亚洲市场拥有广泛的网络和深厚的影响力,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其业务。

    卖方机构在量化投资生态中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它们是服务提供商、技术供应商、流动性来源、风险管理者,也是人才的摇篮。它们与买方之间那种共生又竞争的微妙关系,是驱动金融市场不断创新的核心动力。

    尽管今天卖方机构面临着技术变革和监管压力的双重挑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仍将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支柱。未来的赢家,将不再仅仅依赖规模和关系,而更多地取决于其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以及为日益复杂的量化客户提供尖端解决方案的水平。未来的卖方巨头,必将是那些最成功地将自己转变为敏捷、高效、数据驱动的金融科技平台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