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录

    股票基础知识(二)

    股票(二):常见交易规则与限制

    股票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样也建立在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规则之上,其目的在于保护每一位投资者、确保市场公平并维护系统性稳定。无论是初入市场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深入理解这些交易规则与限制都至关重要。对量化交易而言,这些限制给对应的机器学习问题制造了很多非标准化的工程难题,我们必须在模型里去进行对应的修正才能反应真实的预测结果。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常见交易规则和限制:

    图片兜底文案

    • 卖空 (Short Selling):卖空是一种从股票价格下跌中获利的策略。在卖空中,投资者借入股票并立即卖出,希望以后以更低的价格买回以归还给借出者——将价差作为利润收入囊中。卖空比常规(多头)买入更复杂。即使在做空非常方便的美股市场,也需要保证金账户,并且做空伴随着潜在无限的风险(因为股票价格可以无限上涨)。鉴于这种风险及其可能加速价格下跌的潜力,监管机构一般对卖空会施加额外限制。例如,美国有类似“触发性报升规则”的熔断规则(如果股票单日下跌 10% 则激活,限制进一步卖空)。许多国家在市场危机期间会暂时禁止或限制卖空以防止恐慌。一般来说,卖空者必须遵守严格规则:他们必须首先借入股票(裸卖空——未借入即卖出——是非法的),维持足够的保证金抵押品,并且经常需要向监管机构报告或披露某些空头头寸。新投资者应因其复杂性和风险而对卖空保持谨慎。A股的做空主要通过融券,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交易来实现。融券可以灵活实现对个股的做空,但是近来数量大幅减少,且成本高昂,现在机构层面更常见的是使用股指期货来实现做空。值得注意的是,跟做多不同,做空是带有成本的,具体依据使用的工具品类不同而不同。因为对冲需要,股指期货的空头需求旺盛,导致做空成本进一步升高。

    • 结算+周期 (Settlement Periods):当你买卖股票时,交易并非瞬间完全完成——它会在一个标准结算期后“结算”。历史上,截至 2024 年,美国市场已经转向 T+1 结算(一个工作日),以降低风险并实现系统现代化。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虽然交易是T+0的,也就是说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就可以卖出,但是结算是T+1的,也就是如果你卖出股票,你通常会在一个工作日后才收到现金;如果你买入股票,你必须在结算日之前付款,并在那时正式收到股票。大部分过程由你的经纪商在幕后处理。但结算规则会影响某些操作,例如你何时可以从卖出中提取现金,或者你必须等待多久才能完全再投资所得款项(除非使用保证金)。在许多主要市场,结算日是 T+2,并有向 T+1 发展的趋势。

    • 杠杆 (Leverage):对一部分散户和大量的交易机构而言,杠杆的使用意味着可以使用少量的资金获取大量的收益,但也承担着对应的损失风险。常见的杠杆方法包括使用融资,股指期货,股指期权,收益互换合约等等。在美国市场里,大量的对冲基金通过收益互换合约进行灵活交易并获取高杠杆率。对于高夏普率的策略来说,使用杠杠是一个有效的放大收益的方法。

    • 熔断机制 (Circuit Breakers):市场设有熔断机制,以防止市场过热和恐慌引发的过激交易行为。在A股中,根据股票所在的板块,主板股票价格波动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10%的订单皆为无效订单(上市5交易日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限制则为20%(上市5交易日后),而北交所限制为30%(上市次日开始)。许多其他国家使用类似的概念或每日价格限制来抑制波动性。在美国,当标普 500 指数在日内下跌达到特定幅度时,市场范围的熔断机制将停止所有股票的交易:下跌 7%(一级)或 13%(二级)将触发 15 分钟的交易暂停。陡峭的 20% 下跌(三级)将导致当天剩余时间停止交易。这些阈值基于该指数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并且每日重新计算。熔断机制的目的是在极端波动期间暂停交易,让参与者有时间冷静下来并评估信息。此外,美股个股也有涨跌停限制 (Limit Up / Limit Down) 规则,以防止突然波动: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在任一方向上过快过大地移动,该股票的交易将暂停一小段时间。例如,如果股票在 5 分钟窗口内移动到价格区间(约 5%–20%,取决于股票)之外,将暂停交易。这些自动暂停在当时可能令人沮丧,但旨在维持有序市场并避免闪崩。

    图片兜底文案

    • 内幕交易法 (Insider Trading Laws):内幕交易是指基于重要的非公开信息买卖证券——本质上是利用其他投资者无法获得的秘密进行交易。这是非法的。例如,如果公司高管(或由内幕人士透露消息的人)知道即将发布的意外财报或并购消息,并在消息公开前交易该股票,那就是内幕交易。这被视为违反受托责任和不公平地利用特权信息。监管机构普遍将内幕交易视为严重违法行为,对违规者处以罚款甚至监禁。但内幕交易法并不是单纯地限制内部人士交易。有内幕消息地人士(如 CEO)可以买卖自己公司的股票,但有严格的披露要求,并且不能在拥有重要的非公开信息时交易。合法的内幕交易(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在批准窗口期内进行)是公开记录;非法的内幕交易是秘密、非法的类型。内幕交易法的存在是为了保持市场公平,使任何群体都没有不公平的优势。

    • 操纵市场(Market Manipulation):大型机构可以通过巨大的资金量在市场上释放出虚假的信号,煽动市场情绪,从而达到扭曲证券价格的目的。操纵市场的行为严格受到监管,一旦被发现将会导致严格的处罚。最近的一个热门新闻就是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对著名自营交易公司简街(Jane Street)的处罚,前者认为后者通过对流动性较差的成分股市场提前建仓,而后进行抛售影响指数价格,从而在对应的衍生品市场上获取巨额回报。

    • 大宗交易 (Block Trades):大宗交易是指达到规定最低限额的单笔证券交易,通常涉及大量股份或高额资金。这种交易通常在公开的竞价市场之外,通过专门的系统进行协商和执行,以避免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例如,一个机构希望出售大量某公司股票,如果直接在市场上抛售,可能会引发价格暴跌。通过大宗交易,他们可以与另一个或多个机构买家私下协商一个价格并完成交易。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成交量等信息会延迟披露。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宗交易数据可以作为观察机构动向的一个窗口,但其成交价可能与当日市场收盘价有折价或溢价,不完全代表市场公允价值。

    • 其他限制:根据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还存在各种其他规则,比如交易数量,持仓限制等。这些保障措施——无论是关于维持充足的保证金、限制快速交易,还是大额头寸的透明度——都是在受监管市场中运作的一部分。

      • A股的个股交易以手为单位,在主板中是100股一手,在科创板中则是200股一手,但美股中,交易单位则是1股,而很多券商也会提供更灵活的方案,可以以分数为单位购买股票。
      • 对于拥有公司大量股份也有头寸限制和报告要求,特定的行业(如银行业)可能有更为严格的持仓和报告限制。始终要了解当地市场法规或你的经纪商条款,以避免无意的违规行为。

    从高风险的卖空策略、后台运行的结算周期,到防止市场恐慌的熔断机制和维护公平的内幕交易法,我们不难看出,股票市场是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环境。这些规则——无论是关于交易执行、信息披露还是风险控制——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安全网。它们或许有时会限制某些交易行为,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和极端波动的影响,最终维护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作为市场参与者,持续学习并遵守这些规则,不仅是合规的要求,更是实现长期、可持续投资回报的基石。在了解了这些普适性的交易规则后,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把目光特别投向一个独具特色且至关重要的市场——中国股票市场。